搞个法规,搞个法规【拉尼卡系列短篇故事】

搞个法规,搞个法规【拉尼卡系列短篇故事】

道家深湖@MTGCN  - 2017年2月5日

请观赏俄佐立公会在拉尼卡的日常。


(译者:我敢说这文章只有我能忍着看完。蓝白公会口若悬河、云山雾罩、滔滔不绝、喋喋不休、长篇大论、唠唠叨叨、啰里啰嗦、三纸无驴的废话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许多年前,拉尼卡的公会成员和无属者们,对那些挤占他们街道的蛮兽们开始有意见了。又鉴于欧佐夫日渐兴隆的生意和析米克对此愈发浓厚的兴趣,俄佐立参议院受其影响着手出台一条新的法律以解决此问题。(事实上,按照典型的俄佐立浮夸风格,最后出台了一大堆法律。)虽然参议院制订法律不需要经由其他公会许可,俄佐立还是会考虑一下其他公会的需求,以积累些政治资本。除了欧佐夫,俄佐立是十会中最好争权夺势的了。


奇怪的大兽在街上无拘无束乱跑是个问题,波洛斯、欧佐夫、析米克公会都大力支持解决它。短短几年后(呃,相比于俄佐立人通告、宣讲、游说、否决的耗时来说,几年已经很短了),拉尼卡《拴链法》出台。长话短说的话,这一卷法规说的是,任何注册为市民财产的“宠物”在公共场合时,必须以魔法或物理的形式束缚之。当然了,还有无数条附则、脚注来阐述所谓“束缚”的含义,或者说明批准一只“宠物”需要提供哪些汗牛充栋的文件。不过,对于老百姓们而言,《拴链法》的意思就是要把自己的“喵喵”或者“汪汪”拴个绳子。



新法一旦出台,俄佐立就要担负起普法的责任。在俄佐立公会最初的阶段,这不是什么难事。但如今,整个时空都散布着居民,更别提深不可测的地底城了,宣传法规成了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低效普法数十年,被告宣称没听说过所犯法律的案例数不胜数,于是大仲裁者奥古斯汀一世制定了《天符文》政策,授权使用一次性心灵感应术,用魔法在空中书写法规,将各项新规“广播”进全体市民的心中。这一做法成效卓著,芸芸众生(包括文盲在内)再也不需要花时间去学习新法规了。(不过随之带来的副产品,就是俄佐立从此可以想怎么立法就怎么立了,而且订立的法律写在卷轴上经常得有两英里长。当然,除了俄佐立没人欣赏这一点。)这是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份重于泰山的责任。自奥古斯汀一世发明这一心灵感应术以来,其他公会都跃跃欲试地想要掌握这种技术。除了俄佐立,谁掌握这种能力肯定都会天翻地覆了。


虽然制订法律是个漫长的过程,执行起来同样是如此。俄佐立人才不会偷懒。他们不会略过程序、偷工省时,他们的笔录一丝不苟、写字一笔一划,都是严格按照《流程与程序·器具及使用·卷三》中规定的方式来。


当下,每时每刻都有人犯法。不管是否用天符文广播,总有人侥幸作恶——或者就是想当个刁民。俄佐立除了官方节假日,每年每天都为此忙得不可开交。(节假日又如何?大多数俄佐立人还是在布拉夫内部翻阅落满灰尘的就卷轴。他们可不是会轰趴的那种人。)


就《拴链法》来说吧。短短三年半之前(嗯,对于俄佐立来说很短),艾古多·吾力拉孜,被波洛斯军团以干扰商贸和违反《拴链法》之罪逮捕。艾古多诸多经注册过的宠物之一——一个食人魔——挣脱了拴链,出门上街,打翻欧佐夫商人的货车,殴打瑟雷尼亚福音师。招摇过市不久后,波洛斯的警官轻松制伏了它,循着血迹和垃圾一路找到艾古多的家。他们保护住第二犯罪现场,发信号呼叫俄佐立翔空轻骑兵来。



要是只有一个空骑兵到场,这说明他自认能够独自解决问题,但大多数时候都有一队先锋或者后援狮鹫伴随。艾古多之案中,空骑兵分队独自到场,一如既往地以整齐队形飞来,呼啦一声翻身下坐骑,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们没跟波洛斯同志们客套,直接就开始了拘押宣告。这一过程持续要半小时左右。好斗的波洛斯们一般在俄佐立刚开口的时候就散去。(蓝白公会口若悬河、云山雾罩、滔滔不绝、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唠叨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一旦取证卷轴和逮捕文书就绪,犯罪现场就交给书记员们以俄佐立式的精准复查了。(波洛斯们的热血青年们完全不适合详尽记录犯罪现场的工作。)


被捕者立刻被带到布拉夫尖塔的下面基层,交给公会大厅的法庭轻骑兵。又要进行一个差不多长的转交宣告——虽然翔空轻骑兵和法庭轻骑兵梦里都能把这套说辞倒背如流。不管有多规则有多低效,俄佐立人都一丝不苟地遵守。


被捕者忍受了这段唠叨后,便布拉夫拘留法师被带到地下室,灌入静态牢笼。



接下来的事情很有趣(不过和法律没什么关系)。俄佐立人每次逮捕或拘留后,他/她立刻会按照《流程与程序·衣着与礼节·卷一》进行净化仪式。因为俄佐立人认为他们是法律的化身,每个该会成员接触罪犯乃至嫌犯后必须擦净“不得体之污、不守法之渍”(语出《流·衣·卷一》)。净化过程既有法术手段,又有传统的香皂和擦洗。……“法律净又精,完美无瑕疵。汝亦应如是。” (语出《流·衣·卷一》)


洁癖轻骑兵们给胸甲净化抛光的时候,艾古多一直被关在静态牢笼里。直到有律法师被指派于接手此案、所有证据均由正确流程呈递完毕,他才能从牢笼里面出来。俄佐立的档案相当完备,静态牢笼可以防止被囚犯衰老。这样,俄佐立才有充足的时间走完审判前官僚主义的流程。等手续办完,目击者早已忘记旧事,犯罪现场可能都被地狱破土怪打烂了,逮捕人可能都寿终正寝了。


庭审终于筹备好了。布拉夫神圣武士肃静法庭,阻碍执行员一字不落地宣读庭审流程(全部)、涉嫌诸项罪行、被控所犯诸项法律(全文)、事先准备好的证据列表。几天后,主持庭审的参议员及其委派的律师和公会法师步入法庭,真正的庭审这才正式开始。嫌犯没打盹的,没自杀的还有没被憋疯了然后大吼大叫地跑到大街上随便找个酒吧钻进去不出来的,起立,在执行人的带领下跟读一段庭审誓言,就坐,接受俄佐立式长达数年的“款待”。——这可只是轻微触犯法律而已啊。(对作为读者的我们而言真的是谢天谢地了)


俄佐立官腔空话在法庭回荡,声调单一,节奏分明。艾古多感觉这是他的判决,不是庭审。情况对他相当不利——虽然他并不清楚这一点。俄佐立措辞充满了各种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即使他们在讨论周五晚上的轮抓,也没有外人会发觉。当然他们不会说什么轮抓,因为这是律法圣地,更何况有没有时间在下一个万禧年前仅仅是讲完《拴链法》的诸项事宜都很难说。(这里给手边没有拉尼卡日历的各位说明一下,距离下一个万禧年只有九千九百八十多年了)


几个月之后,官腔暂歇,到了艾古多申辩的环节。庭审员把他带到“吐真圈”之中。所谓吐真圈,是指一片被施以真相术的区域,任何人在其中无法说谎。这魔法相当有效,圈里的人毫无保留,就算打好了谎话腹稿,实际说出来却是自己的诸罪。真理圈的效果已在社会上流传,现在人们很少试着“挑战”它了。相反地,他们竭尽全力找一些法律让自己闭嘴。可惜,艾古多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些,结果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每次只要他一张嘴,都交代出另一条自己违背过的规章。“行走档案”们穿行于法庭内外,提供每一条艾古多罪行的文档记录。


正当艾古多不停挖坑让自己跳、他的辩护人一败涂地的时候,法庭里开始窃窃私语,走廊里的沉默也被打破。魂誓精怪们进入了法庭。明白的人都知道,这只有一种可能:大仲裁者要来了。在布拉夫往往同时进行着多项审判,大仲裁者只主持最重大的那些。如果没有这种大案,他和他的魂誓陪审员们就在各个庭审之间巡视,维xùn护chì 法bié 律rén。大多数俄佐立人都靠拖沓扬名立万,但奥古斯汀四世及其信徒以简洁明快和高效决断为傲。


大仲裁者奥古斯汀四世端坐在飞椅上进入法庭。庭审暂停,一度喷涌不绝的言语河流也因此停滞。“我听够了,”四世说“有罪。”法庭立刻炸了锅。旁听席一片欢呼,律法师们再度争辩。艾古多也抽了风,不假思索地大喊:“要走程序!要走程序啊!”旁听席上还传出了几声“天哪!别呀!”的叫喊。整个法庭全乱了套。



“肃静!”大仲裁者专横的声音一爆出,全场当即噤若寒蝉。“此庭审立刻开始判决,立刻。”


艾古多瞪着他的律法师,推搡他了几下,让他做些什么。在静默咒消退之后,律法师敷衍地试图满足他的被告,提出反对:“庭上,流程守则第12条乙款规定说——”


“反对无效!”大仲裁者当即打断他。律法师感觉自己就像被父母责骂的小孩。然而,羞耻之余,他为跟随如此威严莫犯的公会长,而感到发自心底的骄傲。这一记当场驳回让他感受到法律干净、利落而完美,以及法律的追随者们所拥有的权势。


大仲裁者和魂誓悄然离去。然后整个法庭都忙碌了起来,转入判决状态。所有的座位、徽记、卫兵、书记都要按照《流程与程序·布拉夫庭审》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的规定布置。整间屋布置好后,判决宣读开始。仿佛是大仲裁者的气场仍在,又好像他的威严和决断感染了庭中各位律法师,这场判决仅仅用了四个半星期就结束了!至于最后的结果,艾古多被课以罚金,他的22只宠物全数罚没并交由析米克“照料”,他的非公民饲养证被永久吊销。他整个人都不好了。“先生,你没被丢进大牢,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他的辩护律法师安慰道。可是艾古多的情绪未见好转。流程结束,全体起立,面对着主审后面的举行俄佐立会徽背诵“生命与律法之誓言”,与当年大仲裁者俄佐一世,公会创始人所写下的一字不差。这又花了几小时。所以说,艾古多的判决实际上还附赠了这几小时的折磨。


艾古多回到了家,那可真叫一个凄凄惨惨,形影相吊。他的“伙计”们不见了。他不敢想象析米克会对它们做什么。他肝肠寸断,忍不住想象着厥克维的脑袋插在刺豪猪身上的样子。“什么屁法律”,他自言自语道,说完他注意到他所有的宠物都被没收了,但所有的缰绳都被留下了。“好啊,对啊,故意留下来戳我痛处是吧。《拴链法》,拴个屁!”他在孤独中熬过了接下来的几个月。然而需求推动创新,艾古多仍然需要陪伴。于是他舒展身子骨,系上皮绑腿,理清了思绪,带上些钱和家里的几件东西,出门去找伊捷了。他有个主意。


链带狗,以皮带为身,以讽刺为魂,就此诞生。




本文由MTGCN翻译组成员翻译,自旅法师营地网站(可点击“阅读原文”跳转)转载而来,仅供背景故事爱好者学习交流用, 如作(译)者、原(译)文有误或有其他要求,请不吝指点和提出。